ETF 的全名叫做Exchange Traded Funds,中文稱作在交易所交易的基金,台灣比較常見的翻譯名稱為指數股票型基金,所以ETF即是英文名的縮寫。在先前我們已介紹許多指數化ETF的標的,例如投資全球股票市場的VT與VWRA、投資美國整體市場的VTI、新興市場的VWO,或是台灣的0050與006208。然而ETF與我們較為熟悉的股票或是基金有什麼不同呢?這個部分就讓我們一步一步的來拆解ETF的真面目。
首先,我們將ETF的名稱拆解,分別是,指數、股票型以及基金,這三個部份可以逐一的幫助我們了解ETF的原貌。
指數
金融市場上有各式各樣的指數,在美股像是常見的標普500指數,道瓊工業指數或是納史達克指數,其實不只在市場上,生活上更是到處可見,例如油價浮動指數、通膨指數、房價指數。
這些指數的誕生,就是要讓我們更能夠一目瞭然的理解我們想知道的問題答案。
好比紫外線指數,我們很直覺的理解,如果此數字越大則表示紫外線越強烈,但實際上要怎麼計算出指數的數值,我們都不清楚,但是我們卻可以輕易地透過此指數分辨紫外線的強弱。
在投資市場的指數,也是藉由這樣的方式,讓投資人可以更加快速的理解市場上的變化。
這些指數的實際計算方式,正是根據特定的選擇股票方法,再加以進行統計上的計算,所得出來的一項數值。
打個比方,有一所學校的校長,他想要制定一個名為好學生的指數,那校長要面臨的首要問題就會是該如何決定此指數的組成,因此校長決定將”每天有準時交作業的學生數“通通”等權重加總“起來。
在這個部分有兩件事情特別重要,第一個是選擇的方法,第二個則是統計計算上的方法。
假使今天要是有50位同學準時交作業,則今天的好學生指數就是50,明天教作業的人變多了,有70位,那好學生指數會上升至70,如果後天大家都沒交作業,那好學生指數就會為0。
學生要不要交作業,有可能是受到作業本身的難度影響,也有可能因為是忘記寫,但不管是什麼原因,其最終展現的共同結果就是交作業與否。
因此,好學生指數就是採用一種特定方式作指數的採樣並且進行運算,而此特定的篩選方式與運算方式就是指數的核心所在。
金融市場上的指數正是採用相同的方式,創造指數的公司會決定該指數將透過何種篩選股票的方式,來當作此指數的成分股,並且在計算的時候決定是否針對於特定數值做加權計算。
例如台灣50指數,是選取台灣市場中市值前50大的上市公司加上一些判別條件,然後根據”市值權重“編製而成的指數,這說明台灣50指數是由這些入選的公司根據其市值大小(股價*發行量),然後加總起來所形成的,而採用市值加權的方式是目前公認最能衡量一個市場發展情況的方法。
例如我們在入學考試的時候,可能會有國文(90分),英文(80分),數學(100分),YP學校決定採用分數最好的兩科做加權(150%)處理,所以這次得到的加權分數就會是90(國文)*150%+100(數學)*150% = 285,加權分數正是285分。
從以上的說明聽起來,是不是覺得指數要做的事情好像有某種職業的人也在做呢?
股票型
股票是在交易所進行交易,ETF將擁有與股票相同的特性,可以在交易所進行買賣。
基金
基金就是募集眾多投資人的資金,交由基金公司(經理人)操作管理,是獲取報酬的一種方式。此外,基金有分為共同基金與私募基金,目前市面上我們所看到的基金都是屬於共同基金,每位投資人都能將錢交給基金公司管理,然而基金也可以分為主動型基金或是被動型基金,主動型的基金代表著是將會有專業的經理投資人幫忙下定投資決策,專業經理人將試圖根據自身的專業與資源在變化多端的市場中替投資人帶來超額報酬,主要的目的是以超越大盤報酬為目標,獲得比所有人投資的平均報酬還高為其目的。
另一方面,被動型基金則是遵循指數,一切按照既定好的規則作交易的買賣,就如同在第一步所講述的指數是同一個東西,指數如何變化,被動型指數基金就會試圖跟上指數成分股的變化進行買賣。
基金的買賣,是投資人與基金公司的交易,價格是每天變化的。
指數股票型基金 (ETF)
現在你已經知道什麼是指數、股票型與基金帶來的三種含意,我們該來談論這三種結合而成的指數股票型基金(ETF)。
當我們將三種元素拼湊起來,ETF就是一種必須遵循投資策略規則的基金,所有追蹤或是複製任何指數績效的ETF,就是傳統型的ETF,也是我們最常聽到的被動ETF,對於被動ETF來說,指數就是ETF的核心所在,誰都沒有辦法決定ETF該如何買哪些股票,但指數可以,指數就相當於ETF背後的專業經理人,掌管著該ETF的交易決策,只是基金公司並沒有辦法隨意開除該經理人,因為ETF在一開始發行的時候,就注定要與該追蹤的指數廝守到老。
- 被動ETF(傳統ETF): 追蹤、模擬或複製標的指數之績效表現
不只如此,由於ETF是可以在交易所進行買賣的基金,並不像基金每天只有一種交易價格,所以ETF的價格將隨著交易市場擁有時時刻刻的變化,這也形成了ETF有淨值與市價兩種價格,這是與基金非常不同的地方。
相反的,跟指數沒有任何關係的ETF,例如ARK系列的ETF,其依靠的是基金經理人主動選股交易能力,稱為主動式ETF,主動式ETF並不追蹤任何的指數,而是以打敗特定指數為目標取向,試圖獲取比指數更高的報酬,此種主動式ETF所要付出的成本會比傳統型的被動ETF高出許多。
- 主動ETF: 由經理人管理,不追蹤、複製任何指數,採取積極交易獲取更高的報酬為原則
然而,不論是主動型基金還是主動型ETF,試著獲取比指數還要更高的報酬,成功的機會非常低。
根據SPIVA的研究數據顯示,有將近9成的美國主動式基金輸給他們對應的指數,不只如此,就算能夠在短期的時間內擊敗大盤,但是在近期五年的數據顯示,有高達95%的原本在前50%的基金,卻無法保持在前段班,可見在多數擁有過去優異表現的經理人,是難以維持長久的高檔績效,無論是因為能力還是運氣使然,這也是為何我們採用指數化ETF投資的原因。
ETF是一種金融工具的類別,就像是股票、債券或基金,他們各自代表著不同的投資方式,ETF是指數股票型基金,投資人可以在交易所與他人買賣ETF,持有傳統型的ETF就是信任該指數在將來所帶來的報酬。
只是持有被動型ETF,就能等同於指數化投資嗎?
除了理解被動投資的定義之外,聰明的你,一定想到,這會取決於被動式ETF所追蹤的指數,是否符合指數化投資的定義了。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