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投資觀念 折現率是什麼? 這是一座時間與價值的橋樑

折現率是什麼? 這是一座時間與價值的橋樑

by chenyp

折現率 是什麼?為什麼我們要理解折現率(貼現率)的觀念?了解折現率對於財務分析和投資決策非常重要。折現率能夠幫助我們將未來現金流量的價值轉換為現在的價值,並考慮到時間價值的影響。理解折現率,能讓我們在理財這個領域中,看待事情的角度,產生了變化,進而做出更符合人生價值觀的決策。因此在以下的文章,我們將介紹折現率的觀念,以及分享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使用場景,進而更加活用。

折現率是什麼?

折現率對投資理財來說非常重要。為什麼要理解折現率?因為在一般的情況,我們會在同一個時間點比較兩個金錢價值,但是在論及理財或投資的觀點時,幾乎都會加上時間這項變數,因為我們會去評估未來的資產成長、或是不同決策的價值。

好比現在投資10萬元,10年之後變成20萬元;或是你想跟銀行借一筆為期20年100萬的房貸,這些例子都內含折現率的存在。

然而,就是因為在不同時間,貨幣所代表的價值會有所不同,我們並沒有辦法直接將金額大小做直接的比較。像是30年前的100萬元,跟現在的100萬元,你絕對不會說他們代表的價值是相同的,畢竟前者可能買下一棟房子,而現在的100萬元,可能只能買到一坪。

所以當我們要將未來的現金價值轉換為目前的現金價值折現率便是陳述這兩者之間的關係,或者是說,折現率用來表示不同時間的貨幣價值關係。

我們常見的PV(Present Value),稱為現值,而終值FV(Future Value),則是未來的貨幣價值,折現率就是計算這兩者之間的一項比率。

折現率的表示

貼現率怎麼算?

想一想關於這個問題:「現在的100萬元還是10年後的100萬元比較值錢?」

你會很直覺地說,現在的100萬元比較值錢。如果再進一步問你為什麼?你很可能會回答,因為通貨膨脹的關係,物價會越來越貴,同樣的金額,在未來的時代,能買的分量會越來越少。所以,現在的100萬元比較值錢。

沒有錯。

那我們再假設一個情境:有一天,你對兒子說:兒子阿,10年後爸爸準備了100萬給你,開不開心?沒想到兒子竟然回答說:不開心,現在就給我錢。

身為孩子爸的你,已經懂得10年後的一百萬跟現在的一百萬,是不同量級的價值,但為了滿足兒子的願望,你願意改成當下給予多少錢呢?

我們都知道不同時代的貨幣價值不同,而從未來換算到現在的貨幣價值的比率,就稱為折現率

從上述的例子來看,假如你後來決定給兒子50萬元,那關於折現率的算法便是

  • 現值 (現在的錢)* (1 + 折現率) ^ 年數 = 終值(未來的錢)
  • 50萬 * (1+折現率)^10(年) = 100萬
  • (1+折現率)¹⁰ = 2
  • 折現率 ~= 7.177%

換句話說,當你認為貨幣的價值,約莫每年貶值7.177%左右,則現在的50萬元將會等同10年後的100萬元,而7.177%就是所謂的折現率。

折現率 貨幣價值

因此,折現率是一種比值,用來說明現在的貨幣,與未來貨幣的價值交換關係。當折現率越大,表示未來貨幣價值貶值的速度越快,比如10%的折現率,現在的100元會等於30年後的17449元;而當折現率越小,則貶值的速度越慢,1%的折現率,現在的100元會等於30年的1347元。

同樣的100元,在不同的折現率之情境,代表的價值會更不同。


折現率的應用

通貨膨脹

你現在存的錢,在未來將會賠錢,我認為通貨膨脹就是最好的運用例子。

許多人的理財方式,是將工作辛苦賺來的錢存入銀行中,存錢是美德,在不懂投資之前,存錢確實是最好的理財方式。但是過於保守的投資,卻往往會讓辛苦累積的錢失去原本應有的價值。

台灣的通貨膨脹率,長期下來約為2%左右,換句話說,每年的物價平均會上漲2%。我們都曉得,一旦東西變貴,而錢包的錢沒有隨著變多,這便是所謂的實質購買力下降,換句話說,原本100元的購買力,到了明年,卻無法辦法購買同等價值100元的物品。

然而,為了擁有相同購買力的我們,該準備多少錢才夠用買到現在100元的東西呢?

可以套用先前的公式計算

  • 現在的錢 * (1 + 折現率) ^ 年數 = 未來的錢
  • 100*1.02^1=102

透過折現率的計算,明年的102元才會等同於今年的100元,這個意思是,明明都是新台幣,但是錢卻變薄了,明年的100元必須多兩元才會跟今年的100元相同價值。

折現率 通貨膨脹

換言之,明年要買到今年價值100元的產品,我們得準備102元才行,而過於保守的投資,所產生的問題就是在這。

當今年的我們,僅僅只是存錢,是不可能讓100元平白變成102元的,這便是通貨膨脹,背後所隱含的折現率情境

實質購買力 折現率

因此,一旦我們無法讓貨幣增加的速度,跑贏通貨膨脹的速度,那我們現在存的錢,注定在未來就是賠錢

為了要解決這個問題,你需要做的是投資,而不單單只是存錢,指數化投資將會是首選。。

保險

台灣人很喜歡買保單,舉凡醫療險、投資型保單或是儲蓄險等,都是國人常買的險種。儘管我在著作<一年投資5分鐘>提到關於保險的購買原則,是讓它回歸保險的本質,但依然有不少投資朋友,將保險結合投資理財,讓原本不複雜的內容,變成複雜。

其中,有些保險類別又包含保本以及不保本,我所想強調的部分即是所謂保本的保單。

他的概念大概是這樣,如果你在保險期間沒有任何風險轉嫁,在保單結束或是生命終期之後,會歸還你所付出的保費,有的甚至還會高一些。

當我們乍聽之下,會覺得還本的保險還不錯,因為他們將錢還給了我們,還附帶中間的些許保障。

但是我必須要清楚地強調一點,還本保單的本,早已不是你的本了。

還本保險

可是許多保險的朋友,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他們認為能夠拿回原本付出的保費,就已經心滿意足。可是問題就在於,幾十年後再拿回來的金錢,早已不能與當年的價值相提並論。況且,當你以為你沒有付出任何保費就能獲得保險的內容,其實這之間經過折現率的價值,保險公司早就拿下了這無形的價值,對他們來說,純粹是用不同的收費方式,讓你付出無形的保費,而你有所不知

因此,關於保險,我始終認為讓保險回歸人身保障的功能,而且千萬要記住,保險是要付出成本(金錢),如果你想要擁有足夠的保障,則採取定期險+投資理財的方式,加深未來自己的口袋,我相信會是更好的選擇。

財務規劃

在日常生活中,除了通貨膨脹以外,投資也離不開折現率的範疇。

從先前比較折現率高低的例子來說:

  • 10%的折現率: 現在的100元會等於30年後的17449元
  • 1%的折現率: 現在的100元會等於30年的1347元

我們可以說,當折現率越大,表示未來的貨幣價值將會越來越低,而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則是現在的貨幣非常值錢,這點更為重要。

尤其是針對債務

就好比你今天跟銀行借了100元,銀行說30年後你必須償還17449元,你肯定會大罵,這根本是搶劫,但在銀行的眼裡,這筆當今的100元,可是擁有每年10%的機會成本,這也是銀行認為這筆資金的折現率。

然而,我們只要把握兩個原則,就有機會能減少我們的實質債務並且活用。

  • 資金折現率 > 債務利率
  • 越晚還越好

第一點,這邊的折現率可以當作是一個機會成本,一旦你能夠將債務的資金,轉化成折現率的成長結果,這筆債務其實會替你帶來正向的資金流,是會讓你賺錢的債務。

比如你借了1%利率的資金,但是如果在未來,你透過投資獲得2%的資金成長,這即是賺錢。

因此,當你對於這筆資金所實現的折現率(機會成本)高過債務利率,此債便是一個好債,將帶來正向的現金流。

第二點,債務還有另一項特點,就是還錢的時間點,當我們撇除利息這項因素,你應該明瞭,如果可以選擇償還債務的時間,越晚還對我們越有利

為什麼呢? 我們可以想想看。

假如今天你跟銀行借了100元,銀行除了佛心不算利息之外,還讓你選擇還款的日期,你會選擇明天還是10年之後才還呢?

當我們選擇更遠的將來才償還,其背後的涵義,更是代表,我們將未來越沒有價值的錢,借到現在當作有價值的錢來使用

就像之前所說的,30年的100萬能買下一棟房子,那時候的你,如果可以跟銀行借到30年後現在的100萬,也就是借100萬過了30年後才還,人生將會有非常不同的結果,對吧。

因此,關於財務規劃中的債務,也離不開折現率範疇,或者是說,對於擁有債務的人來說,折現率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思考要點。

折現率 結論

折現率的觀念,經過這篇文章的說明,相信你一定理解,折現率其實與我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尤其是在投資理財的相關領域,因為它可以化身為各種利率、也可以是個機會成本。

除非我們能讓時間停止,不然只要經過時間的變化,貨幣的價值就會有所差異,而折現率就是為此而生,讓我們可以擁有一個方法,評斷不同時空的貨幣價值,更是一座時間與價值的橋樑。

然而,要凸顯折現率應用最顯而易見的例子,莫過於通貨膨脹了。

當我們為了要維持相同的購買力,我們必須趕上通膨率,無論是增加人力資本或是透過指數化投資,不斷地增加資產,才能保持相同的生活水平。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一旦你有能力將未來的錢拿來現在使用,那便是對貨幣使用了浴火重生之術,大幅提升它的內在價值了。

請記得,現在的貨幣將會比未來還值錢。

延伸閱讀: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 請贊助本站
還有支持一年投資5分鐘獲得更多資訊
也別忘了追蹤FB專頁IG還有TG頻道哦!

訂閱電子報免費獲得最新財經文章

定期定額還是單筆投入?: 選錯少賺2%的報酬
如何十年內財富自由: 把握兩項關鍵因素
買房還是租房好?: 一秒評估告訴你答案
每個月1000元累積大財富: 定期定額006208
每年五分鐘投資的方法: ETF新手懶人包

追蹤FB: 小資YP投資理財筆記
⭐️Instagram ⭐️Telegram

相關文章

留下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