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德勒心理學講義
The Science of Living
個體心理學的研究方式,自始自終都與「自卑感的問題」環環相扣。自卑感是人類努力與成就的基礎,卻也是所有心裡調適不良問題的根源。人要是找不到合適而具體的優越目標,就會發展出自悲情結。自悲情結會讓人避之唯恐不及,這種想法會再轉變成優越情結;優越情結只是一個落在人生無用空虛面向上的目標,導致人們因虛假的成就感而沾沾自喜。
社會適應與自卑問題是一體的兩面。正因人皆自卑而脆弱,才會過著群居的社會生活。也因此,社會興趣與社會合作便成為人的救贖。
最後,阿德勒告訴讀者
唯有你自己,能決定你人生的樣貌;也唯有你自己,才能改寫人生的劇本。
在犯罪心理學的領域,我們往往比較關注犯行,而非罪犯本身。
這其實相當不合理,事實上,最重要的是罪犯,而非犯行。原因在於了解一個人的生命脈絡,找出牽動此人所有行為的人生目標,才能理解隱藏在個別行動背後的含意。
人生的重點並不在於一個人遺傳了什麼,而是他如何處理他的傳承。
It is not what one has inherited that is important, but what one does with his inheritance in the early years.
一個人若具備常識,就代表他對社會抱持著高度興趣。
憑藉常識,我們可以分辨善惡好壞;即使遇到過於複雜棘手的問題、就算依循常識也難免犯錯時,這些錯誤仍會隨著嘗試的演變自行修正。反之,只管自己在乎什麼的人,並無法如一般人一樣輕易地分辨是非對錯。事實上,他們常會顯露出自己在明辨是非方面的無能,而他們的一舉一棟,旁人全都看在眼裡。
生命總會設法延續下去,而且在面對外來阻礙時,生命的力量絕不會還沒掙扎就先高舉白旗。
Life always seeks to continue, and the life force never yields to external obstacles without a struggle.
成人身上最強烈的傾向之一就是組小團體,這樣一來便能以某社群成員的身分自居,不會淪為被孤立的個體。
這種社會生活對於克服無能感與自卑感絕對大有助益。動物界的情形也很類似,弱小的物種一定過著群居生活。大猩猩、獅子、老虎可以離群索居,因為大自然賦予他們自我保護的本領。而人類沒有動物那般壯大的利器和尖牙利爪,因此獨自一人並無法生存。由此可知,人類之所以開始社會生活,皆因人類本身的軟弱無助而起。
沒有社交生活的成人,難以在公眾場合暢所欲言,通常也有上台恐懼症的傾向。
這是因為他們把聽眾都當成了敵人,在面對一群看來頗有敵意並強勢的觀眾實,他們會覺得自卑。但事實是,一個人為有在信任自己與台下觀眾時,才能好好說話,也唯有此時,他才不會怯場。
自卑感與社會訓練不足的問題息息相關
自卑感來自於對社會的不適應,所以人都必須接受社會訓練,透過這種基本方法來克服自卑感。當我們說一個人可運用常識化解自身的困難時,心理所想的常識是一套社會群體的智慧。
根據只有自己才懂得語言、道理行事的人,就是一種異類。精神失常之人、精神官能症患者以及罪犯,都屬於這一類人。這些人對於他人、制度、社會規範等都漠不關心,這些事物對他們來說毫無吸引力,但是,唯有透過這些事物,他們才能獲得救贖。
人們之所以努力追求優越,是因為每個人都有想成功的企圖心。
只要一切努力是為了追求有用的事物,我們的價值觀就不會偏差。而精神方面的疾病,正始於價值觀的偏差。
每一個人都有自卑感。而正常的人,不僅沒有優越情結,連優越感都沒有。
一個心懷忌妒的人永遠不會成為有用的人,忌妒亦是嚴重深層自卑感的產物之一
There is no single way in which a jealous person can be useful. We see in jealousy the result of a great and deep feeling of inferiority.
為何多數人都無法理解自己的夢?原因很簡單,因為即便是清醒時候,也很少有人能真正了解自己。
分析夢境是比分析清醒行為更複雜、困難的任務。無怪乎,分析夢境並非多數人能力所及之事;也無怪乎,大多數人會因不知道夢境指涉的意義,而求助於江湖術士。
夢境能讓人陶醉,但這一點同時也是妨礙夢境出現的因素。
一個人如果能理解夢境的主旨,明白自己只不過是在自我陶醉,就不會再做夢了,因為即使作夢也無法達成目的。當作者明白夢境意義之後,從此就不再作夢了。
極艱困的環境能清楚映射出一個人真正的人生風格
然而,型塑人生風格的並非逆境;早在逆境出現之前,個體的人生風格早已成型。
人會成功,憑藉的是勇氣。而心理學家的任務,就是要把絕望變成希望,讓人鼓起勇氣、聚積力量,做有用的事。
Success is dependent on courage, and the task of the psychologist is to transform the feeling of despair into a feeling of hopefulness which rallies energies for the performance of useful work.
在愛情與婚姻當中會碰到的問題,和一般社會問題在本質上是一樣的。
我們在努力經營愛情與婚姻的同時,心理必須時時刻刻為另一半著想。愛情與婚姻不只是一般社會適應問題。在這兩種情境,我們都要拿出高度的同理心與絕佳的能力,來認同另一半。而人們在愛情與婚姻關中的所有能力、不足與傾向,在小時候形成的人生原型裡就找的到。
要辨識一個人是否做好與異性交往的準備,其實並不困難。
處於人生有益面相的人勇敢而充滿自信。他們會正面迎戰人生的問題,持續努力找出解決方案。欠缺這些特質的人不值得信任,也還沒準備進入關係。
唯有以完全的平等基礎,才能圓滿解決愛情和婚姻問題。
愛情本身不能解決任何問題,因為愛情有各種不同的樣貌。唯有兩人之間的關係打下了合宜的平等根基,愛情才會走上正途,婚姻才能成功。
婚姻,意味著兩人必須彼此關心,也要設身處利為另一半著想。
人在選擇伴侶時,為的是要滿足自己的某些情結。
從這個角度出發,將可解釋某些人特殊的擇偶行為。
德國有一個古老方法可以判斷情侶是否準備好進入婚姻
給一對情侶一把雙柄鋸子,兩人各執一端,請他們合力鋸開一棵樹,並請所有親戚朋友圍觀。兩人都必須注意對方的一舉一動,並配合彼此的動作,才能夠完成此任務。
有個法國人說過,人類是所有動物之中,唯一會在不餓的時候進食,不渴的時候飲水,而且隨時都能發生性關係。
過度沉迷於性本能,實際上和過度沉迷其他慾望是一樣的。當一個人對某種興趣太過著迷,對某種欲望走火入魔,生活就會失調,而且最後就容易獲得某種強迫症。
有時最難走的路,才是最直接的路。
The most difficult road is sometimes the most dir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