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科技股是唯一致富途徑嗎?
要不要投資全世界? 不要,我要投資美國就好。要不要投資美國整體市場?不要,我要投資科技板塊就好。要不要投資美國科技板塊?不要,我要投資那些科技公司就好。這些當紅炸子雞的科技公司,正是Facebook、Amazon、Netflix、Microsoft、Apple以及Google等等。
為什麼只投資科技股會變成大眾的口號呢?
看過往的10年表現就可以略知一二。
- S&P500在過去10年92%的報酬已經是高水準的演出
- 但是相較這些科技公司卻是墊底的
儘管這些公司的PE值極高,投資者仍然願意投資。為什麼呢?除了因為在長期的時間下持續擊敗了大盤,擁這些科技公司擁有爆發的高成長性,大眾熟悉的業務內容,投資者相信在未來可以繼續主宰股票市場。
你以為這是第一次投資者追逐熱門成長股嗎?
並不是的。
Nifty Fifty
讓我們看看在過去60-70年代很有名的Blue Chip Stock(藍籌股),包含了Polaroid, Xerox, McDonald’s, Coca-Cola, IBM 和 JC Penney,這些具有高成長特徵的藍籌股被稱為Nifty Fifty。當時他們的平均PE Ratio為42倍,是當時候標普500的2倍之多,甚至到了1972年,超過20%的公司其PE Ratio遠高於標普五百50倍之多,真是太離譜了。
好景不常,1973-1974發生了股災,熊市來臨。這些股票發生了什麼事情呢?
一個字,慘。
- Polaroid下跌超過90%,投資100萬只剩下10萬不到
- Avon下跌超過85%,投資100萬只剩下15萬不到
- 不要以為你可以輕易地躲過下跌
衍伸閱讀: 從亞馬遜的投資看後見之名
如果我們將文章收尾在這邊,你可能會認為這些公司從此就一蹶不振,悽悽慘悽悽,其實並不然。根據此報告調查了Nifty Fifty公司在1972-1998年的表現後
我們發現在此期間標普500的年化報酬率是12.7%,儘管Nifty Fifty在初期遭遇了熊市的襲擊,但事實上還是存在某些公司能夠在後來的時間跟上大盤。這也是合理的,因為大盤基本上就是能位於7-8分位左右。
衍伸閱讀: 取得所有人的平均報酬就好-因為擊敗市場的平均(指數)非常困難
我們能從這歷史獲得什麼訊息呢?
高回報高風險是顯而易見的。
- Amazon在過去下跌超過95%
- Apple在過去下跌超過80%
- Netflix在過去下跌超過80%
- Microsoft曾經超過10年都沒有回到原本的高點
以上的每一件事情發生,絕對不會是你此刻閱讀般的輕描淡寫而已,而是會讓你痛不欲生,滿腦子只想做一件事情:賣出。好比你在今年2-3月的股災的感受,你是否有賣出呢?賣出後是否又有買入呢?這些答案只有你自己清楚明瞭,想透過這些簡單的買入持有著名公司獲得高報酬,並不是不可能,而是考驗非常的巨大。你可以想想,這些著名的大科技公司,為何會在股災中遭受到投資者的拋棄呢?恐怕就是因為沒有信心,深怕更激烈的下跌出現。儘管如此,在當時候所被拋售的科技公司,依然有許多在現今的檯面上生龍活虎,甚至青出於藍,並非想像的一蹶不振。
讓我們回到一開始的問題,現在熱門的科技股還會是未來的王者嗎?根據上表的統計,AT&T連霸了40個年度,甚至到2000年才消失在榜單上;IBM則是縱橫50個年度,通用汽車也不惶多讓,在榜單上60個年度。近幾年的微軟與蘋果縱橫了20-30個年度,並不是一個新的現象,歷史早已出現過。
但是這是否能意味著,市值最大的公司可以永遠擊潰大盤呢?
不可能。
從DFA的數據可以證明這一點,剛進入前十名榜單的公司,在接下來的3年都勝出大盤0.7%以上,可是在經過五年之後,其每年的表現平均輸給大盤1.1%,然而在經過十年之後,其平均輸給大盤到達了1.5%
世界在變,市值排名也在變,投資人也在變。股票市場中唯一不變的就是,變。沒有什麼事情是可以肯定。高市值的股票或許可以保持在高位30年、50年甚至是70年。但這並不表示他們可以持續的擊敗大盤。
投資整體市場,會是各位投資人最佳的選擇。
延伸閱讀:
Reference: the-nifty-fifty-and-the-old-norm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