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者全面解析,比天賦更關鍵的學習法
刻意練習 指的是「有目標的練習」,原理是把學習目標拆解成小步驟,然後每回訓練時間雖短,但是目標很明確,也更快速培養出新技能。
這本書對於需要學習新事物的讀者來說非常受用,裡面提到許多「刻意練習」的真實例子,證明其效益是非常巨大的。
要能夠更有效率的學習技能,首先就是要找專家,好的老師帶你上天堂,不好的老師讓你住套房,我們必須學習效仿該領域的專家,並請他們教導。接著,你必須要把練習時間控制在半小時到一小時之間,在這段時間必須要全神貫注,每一次的練習需要有明確的目標,而不是盲目地做相同的事情,切記要把目標稍微拉離舒適圈,但是不能太遠,那種可以需要一點努力可以到達的距離最剛好。藉由每次的練習突破自己的極限,反覆練習,大量練習,一定有機會可以達成最後的目標。這讓我想起重量訓練的方法:金字塔練習,循序漸進增加重量,一再的突破目標重量,讓肌肉離開舒適圈,而不是直接挑戰遠在天邊的數字,是相同道理的。
除此之外,練習的路上是很孤單的,如果可以找到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們一起努力,除了可以互相加油打氣外,也必須不嗇讚美夥伴們,這些都是讓彼此堅持下去的力量。在學習的道路上,擁有堅持到底的動機是非常重要的。
世界上或許真的有天才,但是大部分的專家或該領域的佼佼者,幾乎都是透過大量練習才造就而成的,只要你願意,持續有目標的練習,堅持不懈,成功就在眼前。
正確的理解是專家既然稱為專家,就代表他們是這個領域中的少數,而他們的意見比多數人都更「權威」,更正確,也更準確。
完美音感並不是天賦,發展出完美音感的能力才是,而且就我們所知,幾乎人人生來都具備這項天賦。
就完美音感而言,發展這項能力必要的大腦適應力似乎在孩子六歲之後便消失,因此,培養完美音感所需的重建回路過程若是未在那之前發生,就永遠沒機會了。
人們擁有的主要天賦,其實是「人類大腦與身體的適應力」,而這項天賦,我們每個人都有,那些佼佼者只是比其他人更善於利用。
根據這個新發現,人天生的潛能不具極限,潛能反而是一個可以擴張的容器,由我們一生做的各式各樣的事情塑造而成。學習不是一種達到潛能的方法,而是發展潛能。
「持續努力就會達到目標」──而這是錯的。
投注足夠的時間以正確的方法練習,才能有所進步。
無論是哪個領域,改善表現最有效的方法,其實都源自同一套通用原則──這放諸四海皆準的方法,我們稱為「刻意練習」
目標練習法可以概括如下:設定清楚的目標和實現那些目標的計畫,並找出一個監測進步程度的方式,然後跨出舒適圈,專注地練習。
還要找出維持動機的方法。
為什麼要待在舒適圈外面?
你必須不斷挑戰極限,好讓身體一直發生代償性變化,但若把自己逼得離舒適圈太遠,又可能造成傷害,反而導致退步。
「彎枝效應」
如果將細小的嫩枝稍微朝正常生長的反方向彎曲,會大大改變那嫩枝最後長成的位置;對已經長好的樹枝施力,效果則有限。
心智表徵是什麼?
心智表徵是一種心智結構,對應著某物品、某概念、一系列資訊,或是任何出現於腦中的具體或抽象事物。刻意練習講求的正是發展出種種更高效率的心智表徵,讓你可以運用於你正在練習的任何活動中。心智表徵不只適用於棋藝,你我時時刻刻都在運用,頂尖專家和一般人的分野在於心智表徵的質與量不同。在某個主題上投注的心力越多,心智表徵就越精細,理解、消化新資訊的能力也越強。
心智表徵的一項重要特色是「領域限定性」,也就是只適用於正在培養的技能。這大致說明了專家級表現的一項重要事實:所謂「通用技能」並不存在。
優等、傑出和頂尖之間的差異在於大量練習
在人類努力耕耘的眾多領域中,想成為世界頂尖,需要許多年、許多年用心自我鞭策的練習。
學習的三種迷思
第一個迷思:人的能力受限於天生注定的特質。第二個迷思是只要經驗夠多,一定會進步。以一成不變的方式一再重複做某事,不但無法進步,反而會造成停滯和逐漸退步。 第三個迷思是想求進步只須努力。
為什麼較年長且經驗更豐富的醫護人員,表現未必優於較年輕且資歷較淺的同行,有時甚至更糟?
針對這個問題,我們只能猜測,較年輕的醫生和護士在學校接收到的知識和訓練無疑較新,且醫生若未能有效透過在職醫學教育吸收新知,年紀越大,技能自然越落伍。但有一件事很清楚:幾乎沒有醫生或護士能單憑經驗變得更專業。
老師的重要任務之一,是協助學生發展個人的心智表徵,才能針對表現自我監控和修正。
無論一週上課幾次,你大部分的心力會花在獨自練習,執行老師指定的任務。所以,這個老師必須盡可能就此引導,不僅要指定練習項目,還得說明要注意哪些部分、你常犯的毛病,以及如何辨別自己表現得好不好。
如果你有一天發現自己進步的速度變慢,甚至毫無進步,請放寬心另尋新老師。持續向前邁進才是重點。
如果學習的時候,開始分心或覺得輕鬆好玩時,大概就代表沒有進步。
無論練習方式為團體班、個人課、獨自練習,甚至遊戲或競賽,想要從中獲得最大益處的關鍵,就在於專注。
有意識地發展技能並精益求精,學會以這種方式投入,便是提升練習效益最強大的方法。
剛開始運用刻意練習的建議:
在較短的時間內投入百分專注與投入至關重要,所以每回的訓練時間較短、但目標較清楚,是更快速培養出新技能的最佳方法。
練習時「不要」這麼做
不要只是重複做同一件事,卻沒有規畫如何一步步地改善自己的表現。留意自己每回犯的錯,並加以改正。這就是有目標的練習。漫不經心地重複同一件事毫無助益,重複的目的在發現自己的弱點,並聚焦於加強弱點,嘗試以不同方式改善,直到找出最佳策略為止。
「新年新希望效應」
展開計畫很容易,過完年去上健身房的人都知道。決定要減肥、學彈吉他或學個新語言,馬上投入其中,真是令人興奮又充滿活力。然而,健身房一月的時候都特別滿,到了七月人卻只剩一半,網路上也有很多還算新的二手吉他等著出售。
這大概是投入有目標的練習或刻意練習的人最終都會面臨的最大問題。
學習必須找到持續不懈的動機
可從兩點切入:持續的理由和停止的理由。會停下原本想做的事,是因為停止的理由終究強過持續的理由,因此想維持動機,可以增強持續的理由或減弱停止的理由,而要讓動機發揮效用,通常必須兩者兼具。
撥出固定時間並排除其他所有義務和令你分心的事,好好練習。
頂尖專家有兩個習慣雖然看似和動機無關,實際上卻有幫助。
第一個是照顧身體;第二個習慣是將練習時間控制在大約一小時以內。
最強而有力的外部動機之一是社會動機
最單純直接的就是得到他人的認可和欽佩。建立和維持社會動機最好的方法,就是讓自己身邊圍繞著你努力時會給予鼓勵、支持和挑戰的人。
社團組織成立的意義
邀請興趣相同的人共組團體,或是加入現有的社團,即是將團體中的夥伴情誼和共同目標化為達成自身目標的額外動機。
刻意練習會是條寂寞的長路,但是若有處境相同的一群朋友,例如交響樂團、棒球隊或西洋棋社的其他成員,等於內建了一套支援系統。這群人了解練習需要投注的心血,可以共享訓練祕訣,你成功或遭遇困難時,他們都能感同身受,等於彼此可以相互依靠。
但是如果你是因為希望保齡球打得更出色而加入保齡球隊,其他成員卻想輕鬆地打而對比賽成績毫不在乎,最後你一定會大失所望且失去動力。
想辦法讓自己經常看見具體的進步跡象,哪怕只是向前一小步。
將這條漫長的路分成一連串可達成的目標,一次聚焦一項,每完成一項目標可以小小地獎勵自己。
如何增加孩子的學習動機?
許多孩子一開始有動機探索或嘗試新事物,是出於與生俱來的好奇心或遊戲性,因此父母有機會以剛萌芽的興趣作為展開某項活動的跳板。不過,源自好奇心的初期動機還是需要補強,讚美對年幼的孩子而言效果奇佳。另一個動機來源則是因為發展出某種技能而獲得的滿足感,尤其成就若得到父母的肯定,動力更強。孩子一旦可以穩穩地一再用球棒擊中球、以鋼琴彈奏出簡單的曲調,或是數出盒中有幾顆雞蛋,這樣的成就會讓他自豪,並成為在這方面繼續向前的動機。
技能隨著年齡漸長而退步,多是因為訓練減少或中止
想當初YP也是花很多時間練習鋼琴,現在疏於練習已退步許多。
勝利屬於更努力練習的人,而不屬於一開始靠智力或其他天賦占上風者。
所有菁英小棋士都一心致力於下棋,剛開始智商較高者在發展棋藝上似乎較為輕鬆,其他人則得多加練習才能趕上,也從中培養了更勤奮練習的習慣,之後反而比智商較高的同儕棋藝更精湛。
刻意練習法和傳統學習法的不同
前者強調技能(你能做到什麼),後者著重知識(你知道些什麼)。刻意練習談的就是技能,知識不應該成為目標,但學生卻能在運用刻意練習的過程中獲得許多知識。
專家為何可以一再突破邁向巔峰?
新技能若將所屬領域推向極致,正面感受更是難以言喻。這些專家就像踏上了刺激不斷的旅程,之所以永遠不無聊,是因為總有新的挑戰和契機。
音樂家、舞者、體操選手等涉及表演的專家則表示,自己因為在大眾面前一展長才而深感快樂,一切順利時會體驗某種輕鬆感。
從許多方面來看,類似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賴口中廣為人知的「心流」,將這些專家帶到一般人難以體會的珍貴「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