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股的藝術
問題是你要能選中….
我們在之前的文章中,曾經利用數學邏輯推演,擊敗大盤是很困難的。因為個股的報酬不像我們的認知是常態分布,一半個股優於大盤、一半個股遜於大盤。
確實不是這麼一回事,大部分個股都是輸給大盤的,這點非常重要。
幾年前摩根大通曾經對羅素3000指數進行了廣泛的研究,羅素3000指數可以用來代表美國整體的股市。
以下是幾項研究結果
- 中位數的個股回報 對比 羅素3000 是 -54%,輸了一半以上哦!
- 該指數的2/3個股,其表現遜於指數,而指數中,有高達40%的個股績效為負的
- 該指數中的高報酬個股,比例極低,從下圖可以清楚得知
- 於是你知道,隨便選,績效很容易比指數還差,就算認真選也很困難
我們轉頭看看標普500,代表美國前市值500的公司。從1980年,已經超過320家的公司從該指數中剔除。
你能夠確保你投入的公司不會因為某些原因而消失嗎?
我們再來看南卡羅來納大學的教授Ozgur所做的一項研究數據,其內容是從1973年來,持有個股10年的報酬優於標普500指數的比例。
- 平均優於指數的股票比例為43%,中位數是41%
- 大部分優於指數的股票的比例是小於50%
- 只有22%的時間,贏過大盤的個股比率可以超過50%以上
- 持有個股十年很大的機率輸大盤
喔對,這圖上還有個有趣的點,每次衰退時間(灰色底)後,個股表現優於大盤的比例皆會上升,除了1990那次。
究竟要有多少股票的比例打贏大盤,你才能選的到呢? 我不知道。
但是我了解當你增加交易次數,就會多了交易費用、交易的差價、更多的管理費,以及更多的心情起伏。
然而,購買大盤可以大幅降低這些問題,這也是他們難以擊敗的原因之一。
擊敗市場並非不可能的任務,但是這些數據跟數學推演,清楚的告訴你為什麼許多人都失敗了。但是或許就是因為太多人失敗了,所以選股大師跟財經媒體才更好利用這些話題吸引你來選股吧。
所以,你要選股還是購買大盤呢?
延伸閱讀: Vanguard選股的報告
Reference: how-often-is-it-a-stock-pickers-mark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