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線(兩百天均線)是個好指標嗎?
想像一個場景,由於你害怕投入遇到下跌,或是因為你的一些出場機制,因而導致你錯過了1990年來的25個最強勁上漲日,那會是怎樣的情況?
- 投資報酬率變的跟五年期公債一樣. So crazy.
- Time in the market beats timing the market
上面這張圖表或許還不夠清楚的表達其背後的含意,我們換個角度思考,如果你真得有如神跡般錯過前25好的上漲日,那你也很可能會避開那些最差的下跌日,對吧?
下圖顯示的是標普500的30日累積回報圖表
- 綠色點: 前25上漲日
- 紅色點: 前25下跌日
你或許有注意到一些狀況。綠色的點通常伴隨著紅色的點,而紅色的點都是發生在平均波動線之上(紅色虛線)。你再仔細看這些高波動所發生的日期,都是在那些很糟糕的熊市或是修正階段。
或許你可以避開大跌的日子,相同的,你也很容易錯失了大漲的日子。
那如果我們真的可以避開前25個最差跟最好的日子,會是如何?
- 灰色線,你將可以擊敗大盤(完美進出,沒有任何交易手續費跟稅賦)
這樣的結果非常好,問題是我們根本沒有水晶球可以預測這樣的未來。
不。
不,你不需要水晶球也可以做到。
讓我們回到1997年代,前50個最好跟最壞的日子都落在200天均線底下,我們試著利用這個資訊來做交易決策。
- 如果標普500高於200天均線,繼續持有標普500
- 如果標普500低於200天均線,把標普500轉換成債券 (Barclay’s Agg)
- 沒有任何交易手續費跟稅賦
- (聰明的你或許會發現這個策略就是將成本控制在200天均線,年線)
下圖,就是我們模擬的結果
- 黑色虛線為200天均線
- 灰色線條代表持有標普500
- 紅色線條代表持有債券
這簡單的策略就可以打敗Buy and hold.
然而,除了在回報率優於指數以外,另外還有一個更好的優勢在於最大的跌幅已經大幅的減少。
- 可以看出紅色線條的跌幅明顯大於黑色線條
這看起來就是很完美,對吧?
Right. Sort of.
回想一下之前所重複提到的重點,這些交易不包括任何交易手續費跟稅賦,你還必須要完美的買入賣出最低最高點。而最重要的,你要能夠堅持這個簡單交易規則長達20年。
這個交易系統總共會在20年之中帶來160次的訊號,你能夠每次都確實執行嗎?你能堅持的相信交易訊號而不是相信你的直覺嗎?你有曾經按照交易系統的規則確實執行長達數個月以上的經驗嗎?你能夠在該策略比大盤績效還差的狀況下堅持執行嗎?
我相信一般人面臨績效比大盤還差的情況下是會開始懷疑人生的。
下圖顯示該策略跟Buy and hold的差異
- 這可是有不少時間是落後於大盤的績效
落後於大盤績效的時間大致會是在該策略轉換為債券持有的時候,而股票則大幅反彈的狀況。就像是2009年六月,標普已經從谷底上揚41%,而該策略依然持有債券。
這是可以想像的,畢竟你已經過錯了大幅的下跌,所以你沒有買到從下跌狀況反彈的股票是很正常的。
如果你有耐心的看到這邊,或許可以猜到這篇文章所要帶給你的意涵
趨勢交易不是萬能的,200天均線(年線)也並不是一個神奇的指標
為什麼200天會比150天或是250天的均線好,或許僅僅只是因為一年的交易日差不多就是200天?
如果你真的想要使用交易系統,你應該要多樣化的使用不同的指標。而當你使用均線當作指標的時候,你應該要在向上趨勢的時候買進,向下趨勢的時候賣出。(廢話? 可是我們看到的趨勢都是過去到現在…..)
所以,最合理的狀況是你完全不需要使用任何的指標。
投資就是在所有決定中取得一個平衡,這也是我們投資者最重要的工作。
It’s important to keep in mind that back tests are easy, the real world is hard.
Reference: miss-the-worst-days-miss-the-best-days